最近有网友来咨询我有关孩子学中文的事情,原文是这样的:我也和你一样生活在日本,是两个孩子的妈,孩子爸也是日本人。在家里都说日语,所以孩子不会中文。我很想孩子学会中文,以后能用中文和妈妈聊天。可在日本没有这个环境,请问您是中文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孩子对中文感兴趣并爱说中文呢?我很羡慕身边夫妻两个都是中国人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中文很棒,日语也不错!
可能不了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妈妈是中国人,孩子却不会说中文,而且妈妈还说家里没有语言环境,这不是开玩笑吗。事实确实如此,我家情况也差不多,而且我每年都会遇到几个这样的学生。我生活在日本的二线城市,很少有机会遇到中国人。在我的经历中,中国父母或者通过国际结婚在日本长大的孩子绝大部分都不会中文。不光在日本,在其他国家生活的华人父母也普遍存在着教孩子中文难的问题。今天根据自己多年来学外语和教外语,以及在海外生活的经验,谈一下自己对为何海外华人孩子学中文难的见解。
想学好外语,无非需要达到以下几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语言环境、说外语的必要、有想说的内容、对外语的兴趣、持续的努力等等。
1 语言环境
一个婴儿放在哪种语言环境中成长,他就自然地掌握那种语言,学语言就和人天生要吃饭、会走路一样自然,没有人觉得自己说的这门语言难学,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学”过就会了。孩子生活在哪个国家,他就很自然的记住并且应用哪种语言。有人觉得尽管外界没有中文环境,妈妈在家中用中文和孩子多说话孩子不就会了。其实一个人在两种语言中经常转换是件很累的事情。像我在学校里教中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地听到我的声音,我每天几个小时高声讲课,带学生念课文、练发音,一遍又一遍。在学校在两种语言中切换来切换去已经累了,回到家后哪还愿意再“上”一节汉语课呢,只有轻松的讲低低的日语对我来说才是休息。如果对孩子讲中文的话,对日本老公又该讲哪门语言呢?有时候孩子听懂了但是老公理解起来费劲,或者情况反过来,有时候孩子没事但是老公烦了,或者情况再反过来。要在家里统一语言环境需要全家人达成共识,否则大家都会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最方便的语言作为共通语。
这次回国时一登机,听到飞机里周围人高声用中文谈话,两个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忽然开始说起了中文。一个问:“你叫什么名字?”另一个回答:“太贵了!”一个再问“你几岁了?”另一个回答“我8岁了”。两个人一问一答,互相并没有认真听,有时候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但是他们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很自豪的把自己会的仅有几句中文全都抖落了出来。这个就是环境的巨大影响力。在日本他们说中文会觉得很害羞,因为谁都不想表现得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在周围人都讲中文的环境里,他们瞬时做了调整,完全没有一点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2 讲外语的必要性
海外华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苦恼之一就是孩子无法和国内的家人交流,也担心他们忘记祖国的语言和文化,忘记自己的根。但是这个烦恼是属于大人的,孩子感觉不到和自己有任何关联。他们的母语就是自己生活的国家的语言,只要生活、学习上没有困难,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们就很满意目前的状态。他们丝毫不担心自己和国内亲戚交流有障碍,对他们来说,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比同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的亲戚交流要重要得多。他们也预料不到将来自己可能会寻根,追问父母的以前,探寻自己的人生意义。只要父母没有让他们做海龟的打算,又能够和父母交流,费劲学习父母的母语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必要呢?
有的海外华人孩子懂得分开使用几种语言,比如和中国姥姥和妈妈说中文,和美国爸爸说英语,甚至还能听懂姥爷的上海话。并非因为这样的孩子天生聪明伶俐,而是家里讲不同语言的人没有能力或者故意不统一语言,孩子不懂得分开使用几门语言的话就无法和家人交流,于是就在无形中练出了这个本领。
对我来说,说日语是生活所迫。两个孩子会不会中文没有关系,但是我不会日语就无法正常生活,更别提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从孩子一出生就用只言片语的日语与他们交流,直到他们现在能够订正我的错误。渴望能够和孩子用自己的母语交流,恐怕是出于对自己外语水平的不自信。与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还不如转为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这样自己的行动和成绩将来也可以激励孩子在其他方面努力。
学不会父母母语的孩子大多数是感觉不到学习的必要。他们生活得很幸福,为何要作改变呢?如果很认真地希望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母语的话,也许故意制造一些不方便是必要的。
3 大人的过高期待
我这次回国遭到了不少批评,也听到了很多遗憾的声音。有人说,你的孩子一点儿都不会说中文,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我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他们暑期里跟我去学校上课,会说将近十句中文,能够听懂二十来个单词,能从一数到一百,还会唱“两只老虎”。你说他们不会说中文,是因为你没有耐心听一个孩子说话。中国人比任何国家的人都疼爱孩子,但同时却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看待。
在国航的飞机上,我给我们三个人都订了靠窗的座位。这就意味着我在途中将不能照顾两个孩子。空姐来送饮料的时候,小亚在沉睡,我告诉后面的小桃,你对她讲英语,她能够听懂的。结果孩子没有要到饮料。小桃告诉我,我对她讲了Orange juice,please.但是她根本没搭理我。可能空姐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8岁的孩子看着她,和大人一样向她提要求,因为她的脑子里没有认真倾听一个小孩子说话的意识。
不懂尊重孩子的人拿我的孩子当傻子看,他们期待一个外表10岁但外语能力相当于1岁的外国孩子说出流利的中文。没有得到他期待的答案,甚至还没有等到孩子做出任何反应,对方就已经没有耐心等下去了。这让孩子感觉很有压力,很惶恐。这就是孩子们在飞机里高声快乐的说中文,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一声不吭的缘故。
我的学生里有好几个父母都是中国人,但是自己却不会中文的孩子。他们心里也想和爸爸妈妈用中文交流,于是选择在学校里学中文。大家都是初学者,没有人笑话他们,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安心。而且他们比完全没有接触过中文的其他日本学生略强一点,有一点优越感。他们在学校里很认真地学习中文,但是却老实说去中国没有意思,因为听不懂大家说话。如果有人肯拿出耐心认真对待他们,放下过高期待,接受他们真实的语言年龄,像教孩子一样慢慢的教,这些孩子会比在学校里学习取得快得多的进步的。
4 有愿意学习的内容
世界上哪里都有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痴迷并精通的外国人。早些年在中国有来自加拿大的大山,这两年还飘过一位红极一时又突然倒下的“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他能够用中文写专栏著书。最近还有位鼎鼎大名的“苍老师”,佩服她的中文微博和现在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日本人,叫做石山雄太。他初中时对中国京剧产生痴迷,并且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现在作为唯一一名外国演员活跃于中国京剧院。全世界也有很多动漫迷为了能够看懂日本的原版动漫,而热忱的学习着日语。如果一门外语或者文化中有吸引他的东西,或者这个国家对他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你想拦他都拦不住。
我虽然没有在家教过孩子中文,但是在家经常和他们谈中国的文化,并且将之与日本的以及西洋的文化做对比。孩子不光对中国有兴趣,也对其他国家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半个中国血统不意味着他们只要把眼光对准中国就好了,他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应该有无限的空间供他们去自由翱翔。
这次回国让两个孩子非常兴奋,家人问他们愿不愿意将来来北京读书,他们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个答案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懂事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辽阔的国家,宏伟的建筑;第一次坐北京的公交,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廉价;亲眼看到了北京随处可见的古代建筑,感受到历史的凝重;亲自去菜市场买菜,放开肚皮吃了无数在日本吃不到的美味。他们感受到了北京的多元和活力,家人的亲切与大家庭的热闹。他们在中国接触到了太多太多日本没有的东西,中国给他们留的印象太好了。
想让孩子亲近中国学中文,先帮助他找一个愿意这样做的理由吧。
5 父母的方法不得当
重申一次,日常能够讲流利外语的海外华人父母教孩子自己的母语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如果妈妈自己喜欢中文,有一定的教养,愿意且有耐心教,能够教得有趣,让孩子不感觉困难和枯燥,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大。而大部分父母教孩子中文只教了个皮毛,然后就永远停滞在那里了。
海外华人教孩子中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让孩子背诗或者优美的文章,再加以讲解,以为这样就能够把中国文学的精华传授给孩子了。这种方法就像精心建筑一个小池塘,再美丽也终究成不了活水。而活的语言需要流动,和不断注入新鲜的东西。掌握一门语言还需要无数遍重复和实际应用。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周围人从一个孩子出生时就不断的刺激你,直到这门语言定着。当只有父母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接受的信息和刺激就会少得多,父母会觉得收效甚微,很容易就会失去信心最后放弃。所以在海外教孩子中文,环境太封闭,只凭父母的力量效果太微薄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带他进入使用中文的环境,让他接触活的中文,最好能够交上朋友,愿意用中文积极表达和沟通。
6 亲子关系有问题
有很多在日本的华人家庭,按说父母都是中国人,孩子有语言环境,但却不会中文。他们和父母很少交谈,有事非谈不可的时候靠比划,笔谈甚至是画画。有的孩子能够大概听懂父母的中文,但是只会用日语回答。这样的家庭大都在亲子关系上存在问题,或者说亲子关系质量低。父母工作忙,顾不上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母语停滞在幼儿阶段,外语突飞猛进,但家长的外语长进不大,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和孩子已经到了无法互相交流的地步。还有父母固执己见,家里没有民主,孩子心里有话但无法和父母讲,亲子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有的家长不肯入乡随俗,走到哪里都坚持中国的就是最好的,导致孩子也不理解和尊重父母的语言和文化。有个妈妈每天给孩子的便当里放中国的炒菜,炒菜的汤渗进米饭里,放久了连菜带饭都很难看,而且吃的时候还需要加热,这些都让孩子感觉到很难堪。当孩子提出要吃和同学们一样精致美味的便当时,父母批评他日本料理有什么好吃的,哪有中国菜营养美味,既不表示理解,也不肯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孩子的反感心理越来越强,他每天把从家里带来的便当偷偷倒进垃圾箱,然后买学校的便当吃。成长于这样亲子关系的家庭,孩子会愿意学父母的语言吗?
7 双语孩子不一定都有优势
选择在海外生活,自然既有得到的东西,也有不得不做的牺牲。只要我们对孩子不提过高的期望,至少他是个平常快乐的孩子,而不是什么遗憾或者失败。中国人对外语如此执著,来自于被外国列强欺辱和看不起的历史,以为学好外语就能够洗清自己的屈辱,扬眉吐气。但是外语不过是一门语言,是获得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最终展现的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而这个价值无法通过流利的外语来升值。一个外语达到最高级但是没有其他价值的人最多只是一个昂贵的翻译工具,可以用钱来买到。
你觉得别人家孩子中文很棒,可能是与自己家完全不会中文的孩子相比较的结果,事实上未必如此。我遇到过一些会日中双语但是完全没有任何优势的例子。学生里有会讲中文的学生,但是汉语考试分数并不比别人高。他的试卷上有很多错别字,字迹潦草,一眼就能感觉出浮躁和轻狂。他英语学得不好,以为高考时选择考中文会占些便宜。但是中文又没有认真学过,看看真题一点都不比英语简单。别人的赞扬让他悬空,以为自己会中文,但实际上却回答不了相当于中国初中水平的语文考卷。这样的“会中文”如果激不起斗志的话,就只能让孩子感觉很受挫折。
还有的双语孩子长大后会遇到自我身份认同问题,苦苦的探寻却没有人能够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中国时我认识了一个父母是中日联姻,在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晃来晃去的日本留学生,他感觉自己既不是中国人又不是日本人,世界这么大却找不到自己应该属于的地方。他眼睛里藏着躲闪和没有自信,只有和中国低层级的人称兄道弟的时候才有一点优越感。这种会两国语言的人被别人羡慕,心里却清楚自己其实哪门都不精,干不成什么大事,恨自己还不如做一个单纯的人。
最后谈了这么多负面的想法很抱歉,也许大多数孩子都不会遇到这么难解决的问题。如果非常希望孩子学会中文,那么为他创造语言环境、帮助他找到学习动力与耐心、持久地支持他努力三要素就必不可少。归根结底,我们能为孩子提供的只是一个尽可能良好的环境,作为父母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就好,不要对孩子奢望更多,更不要代替他设计人生,因为人生毕竟是孩子自己的。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